产业快讯

• 西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陕西社区服务业迎来新机遇 • 陕西:百万职工“进乡村、看变化、助振兴”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企业银行贷款(文旅贷)风险补偿实施细则出炉 • 2024年陕西将创建6个省级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专题

新兴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新动能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时间:2017-07-12 12:22:09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经济增长形成重要支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但也要看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水平还不高,一些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新兴产业监管方式创新和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还不适应经济发展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产业结构加速升级的要求。
 
  下一步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全面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制订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发展方向、人才流动和资金流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有效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1、工业领域新兴产业增长较快
 
  一是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一季度,装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2%,增速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5.2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加快2.5个百分点。同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
 
  二是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今年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增速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4.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8%,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延续较快增长态势。
 
  新产品生产加速。一季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55.1%,运动型多用途轿车产量同比增长25.5%,锂离子电池产量同比增长35.2%,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8.8%,智能手机产量同比增长11.4%,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26.4%,光电子器件产量同比增长51.6%。
 
  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成长。2016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电子、汽车已成为拉动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主导行业。2016年,电子、汽车行业现价增加值占工业比重分别达到7.5%和6.9%,两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7.9%。符合消费升级发展方向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SUV、新能源汽车等生产均保持了较高增速。
 
  2、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9.1%和10.2%,是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新兴服务业服务贸易也在快速增长。商务部数据显示,1-2月,信息技术服务业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额占服务外包比重达45.7%,以工业设计、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为代表的知识流程外包快速增长,执行额同比增长11.6%。
 
  3、互联网经济驱动新经济蓬勃发展
 
  2016年,互联网相关行业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势头,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新经济产业和行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增长40.0%,增速比上年加快13.6个百分点;占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3.5%,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5.5%,远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的平均利润增速。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移动互联网继续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累计达82.1亿G,同比增长124.1%。
 
  2016年,分享经济进一步全面繁荣,渗透到交通、家政、物流等生产生活相关的多个领域。如以“货车帮”为代表的物流平台实现了货运车辆的共享,提高了社会物流效率,促进交通资源的高效节约;以“摩拜单车”、“ofo”、“滴滴顺风车”为代表的出行共享平台,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更多便利;以“分答”、“知乎”以及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提供了知识变现和知识分享的新渠道。
 
  4、电子商务发展不断提速
 
  一是电子商务与邮政快递业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6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6%,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15.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动邮政业务的高速增长。2016年,全国邮政行业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3.2%,增速比上年加快7.1个百分点;全国邮政业务总量增长45.7%,增速比上年加快8.3个百分点。其中,快递业对邮政业务增长贡献突出。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43.5%,比全国邮政业务收入总量增速高出10.3个百分点;新增业务收入占全国邮政新增业务收入的89.9%。
 
  二是农村电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亮点。2016年,国务院继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带动了各类企业加速进入农村电子商务领域。如京东、苏宁已分别在1000多个县建立了县级服务中心或直营店;中国邮政集团的“邮掌柜”系统覆盖了20多万个农村邮政服务站点;菜鸟公司发力推进农村物流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助力扶贫攻坚,还吸引了大量农村青年、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国务院相关部门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将进一步加强农村电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5、新动能不断积聚促进了提质增效
 
  随着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快速成长,一系列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业新产品迅速增长,已经逐步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计算机、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蓬勃兴起,第三方支付、网上购物、网络约车、网上订餐、在线医疗等新业态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创新驱动的新动能正在接替主动调整的旧动能。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尽管在规模上还难以和传统产业等量齐观,但其显现的快速增长的势头,表明经济新动能正在迅速积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新动能积聚带来了提质增效成果显现。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在快速成长的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随之改善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改善。今年一季度,百元固定资产投资带来的GDP为193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元。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一季度,劳动生产率约为23277元/人,扣除价格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长6.7%。相关产业利润高速增长。1-2月,规模以上企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5.9%,化学纤维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2.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9.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03.2%,租赁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0.2%,商务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0.1%。
 
  尽管近年来我国新兴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企业比较优势不突出、产业政策和投融资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不足
 
  一是内生创新动力不足,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较高。从技术创新的类型上看,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主要为引进型、改进型创新,自主型创新不强,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控在外方,技术专利、技术标准和主导设计在很多领域受制于人。
 
  二是科学研究力度不够,技术创新源头供给不足。科学研究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2016年,我国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企业R&D投入强度为1.4%,这与发达国家和地区2.5%-4.0%的投入强度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
 
  三是新技术产业化的阻力较大。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国内新产品市场投入的扶持力度,但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难的问题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我国在硅纳米微结构材料研发已取得突破,但面临国内厂商不愿大规模应用的尴尬境遇,科研成果产业化和产品推广应用仍存在较多问题。
 
  2、融资问题仍未根本性解决
 
  受经济持续下行影响,尽管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支持,但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一是受股市大幅异常波动影响。自2015年6月份以来,曾出现较大幅度异常波动,一度影响了企业的股权融资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是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存在惜贷问题。受经济调整影响,部分行业、企业经营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困境,企业的信用违约风险提升,银行惜贷明显,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三是新型金融业态支持力度有限。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众筹、互联网金融等金融业态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但从总体看,这些新型的金融模式仍处于初创阶段,在金融监管、网络安全、操作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3、面临外部环境更加严峻的挑战
 
  从海外并购助推产业提质增效的角度看,受全球保护主义升温的影响,发达国家实施保护主义的力度开始加大。从长期和全局看,通过海外并购获得品牌、技术和知识产权,从而提升创新能力的空间被大幅压缩,将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质增效产生负面影响。
 
  4、产业发展高端人才支持不足
 
  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总量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都难以满足现实需求。一是人才供求总量缺口较大、地区差距明显;二是缺乏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经营管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三是高素质的技能领军人才缺乏,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和质量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
 
  从发展趋势看,新兴产业将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十三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老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正处于接续关键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1、政策因素将推动新兴产业持续较快发展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创新驱动所需的体制机制环境更加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配置持续优化,新兴消费升级加快,新兴产业投资需求旺盛,部分领域国际化拓展加速,产业体系渐趋完备,市场空间日益广阔。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将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
 
  二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形成全球产业发展新高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速将达到15%以上,建成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前列,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先发优势,产品质量明显提升。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领域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可及性大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
 
  三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产业新体系。将发展一批原创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的行业排头兵企业,活力强劲、勇于开拓的中小企业持续涌现。中高端制造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大幅提升,支撑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百余个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集群。
 
  2、一批新兴产业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未来5年至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信息革命进程持续快速演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增材制造(3D打印)、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超材料与纳米材料等领域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推动传统工业体系分化变革,将重塑制造业国际分工格局。
 
  针对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统筹规划和政策扶持,全面营造有利于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生态环境,创新发展思路,提升发展质量,加快发展壮大一批新兴支柱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国家战略规划间衔接
 
  一是要做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及其纲领的协调配合,在战略思想统一、重大方针一致、重点方向互补的条件下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二是要做好“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以及各细分行业“十三五”规划间的衔接,做到发展目标相互印证、实施措施相互配合、落实成效相互促进;三是要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工程、专项的落实严格遵循“十三五”规划的部署,切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
 
  2、创新支持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入
 
  要发挥国家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领域。进一步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落实和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研究提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的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支持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壮大,支持金融和投资类企业、信用和融资担保企业、小额贷款机构等创新融资方式,为新兴产业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融资。
 
  3、扎实推进“双创”,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进一步简政放权。积极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境外资本投入新兴产业;二是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数据库,便于科技成果供需双方联系沟通,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三是通过建设“双创”示范基地等手段,优化创新环境,调动投资主体积极性。
 
  4、政企形成合力,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继续落实好重大科技专项、“千人计划”等,在重点学科、重大专项、高新技术和金融管理领域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并引导企业运用期权、股权等知识资本化激励方式,吸引、培养和稳定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加强产学研用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培养一批实践能力强的本地基层创新人才,特别是高级技能人才;三是鼓励企业员工参与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加大职工培训投入力度,提高职工培训费用计入企业成本的比例;四是完善人力资源服务,建立专业人才服务平台,加强人才供需衔接,促进产业人才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

[责任编辑:admin2]

相关资讯

  • 手机端观看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产业人物

黄奇帆:实现共同富裕,应有五方面路径要求

近日,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新书《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中详谈了 ...

部长访谈—宁吉喆: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当前的经 ...

产业观点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