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快讯

• 西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陕西社区服务业迎来新机遇 • 陕西:百万职工“进乡村、看变化、助振兴”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企业银行贷款(文旅贷)风险补偿实施细则出炉 • 2024年陕西将创建6个省级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 > 产业政策

陕西省出台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

来源:陕西省发改委   作者:峰云汇   时间:2024-03-28 09:36:32

 陕西省出台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

360截图20240328090958450.jpg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扎实推进陕西省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培育,加快推动增材制造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日前,陕西省发改委特制定《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

要求有关市区立足当地实际,深入分析产业创新发展现状,落实落细产业发展“五大体系”和“六个一”工作机制,突出抓项目、促创新、强主体、优生态,指导专业化园区做好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培育工作,制定相应行动计划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围绕重点领域制造业智能转型、循环经济等主战场,以培育壮大产业创新集群为目标,以应用需求创新为导向,以重点行业应用为牵引,以创新平台为支撑,以形成产业链全套关键核心技术、材料与装备为抓手,以重点园区为承载,充分发挥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院以及院士团队引领作用,聚集和壮大创新型市场主体,强化技术、模式、理念创新,实施重大项目,推进行业示范,构建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协同发展新模式,持续提升增材制造技术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融合应用水平,做强做大产业规模,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聚焦增材制造原创技术、前沿技术、行业应用及产业共性技术,健全设计、软件、材料、装备、工艺、应用等核心技术体系,建立以创新平台为支撑、知识产权为核心、产业化为目标的协同攻关、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机制,加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

坚持产业引领。聚焦未来产业培育和产业园区化承载,构建集研发、设计、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加强产业资源和要素集聚,面向应用需求培育“专精特新”创新主体,建立应用场景及试验示范推进机制,着力谋划推进重大项目。

坚持合作共赢。聚焦需求创新与创造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防科技资源共享。围绕产业价值链,加强研发主体与行业应用主体战略合作,建立以股权、资本为纽带长期利益共享机制。

坚持国际视野。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化,跟踪技术发展新趋势和新应用,加强全球创新人才集聚,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布局海外机构,拓展国际市场,建立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协调推进机制。

(三)总体布局

构建“一体五翼多点”产业发展格局,围绕集群化、生态化,推进上下游创新链和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

一体:即西安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产业创新主体和主引擎。在西安高新区规划建设全球增材产业创新中心,在西安经开区规划建设国家再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以及工程研发、国际交流、知识产权、中试试验、检验检测及产业孵化、创新创业等中心,构建产业生态中枢。

五翼:即增材制造与再制造示范应用和产业创新基地。依托宝鸡、渭南、汉中重工业产业,以及延安、榆林传统能源和化工产业基础,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布局,引进、培育、孵化创新型企业,构建差异化产业园区发展生态。

多点:即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应用示范点。依托长庆、西飞、陕飞、西航、宝石、延长、陕煤、陕有色、陕鼓、法士特、比亚迪、榆能、延能等行业链主企业,以行业需求为驱动,建立工程化创新联合体,开展行业应用技术研究、试验和验证,开发标准化行业通用或专用产品与集成化服务方

案,构建特色化行业应用生态。

(四)发展目标

强优势,补短板,激发市场活力,推进增材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构建集支撑软件、材料、装备、核心部件研制与生产、应用与示范、服务型制造等为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形成自主可控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发展现代化增材产业体系,凝心聚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千亿

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动力和未来产业发展生力军。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以材料与装备协同研发为支点,整合上下游创新资源,构建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检验检测等为一体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分工协作、成果共享体制机制,推动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到 2025 年,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转化产业化项目 10 个;到 2030 年,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转化产业化项目 20 个,新增省级或以上创新平台 5 家;到 2035 年,形成完整技术创新体系。

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以材料和装备规模化制造为支点,联合上下游产业主体,构建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等为一体的产业创新体系,以及链主支撑、整链推进体制机制,精准化育链、强链、延链、扩链和补链,形成内生动力强劲、创新能力突出、股权紧密合作、联动周边产业集群

效应和发展态势。到 2025 年,聚集骨干企业 50 家,其中“单项冠军、小巨人、专精特新”等特色企业 5 家;到 2030 年达到 100 家,其中特色企业 10 家;到 2035 年达到 200 家,其中特色企业 20 家。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以高端零件增材制造、功能梯度材料制造和再制造行业为支点,打造一批行业应用场景,建设一批示范项目和重点园区,构建集设计、材料、数字化装备、智能化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为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完善供应链、人才链,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到 2025 年,产业创新

集群基本形成,年工业产值达到 200 亿元;到 2030 年,产业创新集群初具规模,年工业产值达到 600 亿元;到 2035年,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壮大,年工业产值达到 1000 亿元。

产业服务日益完善。以线上线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支点,创新服务机制,建设若干增材制造与再制造技术成果转化、新产品和新服务网络平台。提升、改造、新建若干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试验验证、应用研发、知识产权、技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专业化资质水平,建立健全产业支

撑服务体系,为产业集群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到 2025 年,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建成独立服务机构 3 家;到 2030年,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基本成熟,建成独立服务机构 10 家;到 2035 年,形成完整产业支撑服务体系,建成独立服务机构 15 家。

三、重点工程

组织实施创新能力提升、供给质量提升、核心软硬件提升、应用示范融合、产业及支撑体系建设、专业园区建设等六大工程,稳步扩大增材技术应用领域,结合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分阶段谋划策划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规划建设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全省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

群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admin2]

相关资讯

  • 手机端观看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产业人物

黄奇帆:实现共同富裕,应有五方面路径要求

近日,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新书《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中详谈了 ...

部长访谈—宁吉喆: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当前的经 ...

产业观点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