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快讯

• 西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陕西社区服务业迎来新机遇 • 陕西:百万职工“进乡村、看变化、助振兴”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企业银行贷款(文旅贷)风险补偿实施细则出炉 • 2024年陕西将创建6个省级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研判政策红利抢占市场先机—在新一轮产业布局中谋划发展机遇

来源:陕西产业网   作者:峰云汇   时间:2024-01-10 13:27:47

 研判政策红利抢占市场先机—在新一轮产业布局中谋划发展机遇

新的一年,企业都在积极谋划新项目,寻求新发展,期待开好局。

新的一年,省市县各级政府积极部署今年工作,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纷纷推出新政策、新举措,以新担当新作为夺取新突破,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

只有充分认清今年全省经济运行和市场呈现的总体态势,准确把握在政策红利中出现的新机遇和新商机,以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蓄积优势、集成优势、放大优势,锻长板、补短板,才能让企业在新一年发展中不断壮大。

10403480_fced8d4c-b86a-4caa-90c0-6e118c112204copy.jpg

重点关注1:

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制造业为本、实体经济为重,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为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明确了具体任务、作出了具体部署。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总要求,按照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月2日,省委、省政府提早谋划,做好开局,在西安举行陕西省2024年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活动,进一步树牢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大抓发展鲜明导向,以奋发状态推动高质量发展迎来新气象、取得新成绩、迈上新台阶。

据悉,2024年全省计划安排省级重点项目663个,总投资2.02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04亿元。一季度开工省市级重点项目572个,总投资3143.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31.39亿元。

过去的一年,陕西坚定不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产业布局,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氢能、无人机、医工科学、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和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持续聚焦重点产业链提升,24条重点产业链年均产值增长超过20%,千亿级产业链由3条增至6条。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势头已起,新材料等产业风头正劲,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蓝图正在绘就。

新的一年,在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划重点:

充分发挥秦创原总平台、“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制造业为本、实体经济为重,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取得新突破。

要坚持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关中科技赋能创新升级、陕北能源革命转型升级、陕南生态优先绿色升级,加快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促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要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上取得新突破。

要坚持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融合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上取得新突破。

要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提高三秦百姓生活品质上取得新突破。

要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相结合,在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上取得新突破。

要坚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在构建新安全格局上取得新突破。

新的一年,在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长赵刚在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时强调:

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力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实施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持续深化“三项改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现代能源、先进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等万亿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未来产业,积极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要以“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战略抓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毫不放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治理水平。

要深化国资国企、开发区、电力市场、水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稳增长责任体系,夯实财政兜底机制,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壮大。

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关中、陕北、陕南发挥优势、相互赋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

新的一年,政府会围绕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以下重点布局:

围绕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智能电力装备、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领域,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会大力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同时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聚焦光子、氢能、无人机、低空经济、空天动力、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全面加强产业创新集群和产业生态建设。

进一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注重布局行业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大平台企业引育力度。

以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为重点,狠抓工业数字化转型;以新型消费和数字贸易为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以构建智慧“三农”服务体系为重点,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会加大传统行业低碳技术改造力度,加快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激发绿色增长新动能。

将进一步抓实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和工业园区提升行动,扩大便利化、高品质、低成本产业空间供给。

结合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深入实施基础设施联网补网强链三年攻坚,加快推进以信息网、算力网、物联网为重点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创造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进一步创新运用市场化融资新机制新模式,增强民间投资活力,构建基础设施投融资新体制。

进一步明晰链长职责边界,完善闭环服务和推进机制,善于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完善产业政策,打造产业链链长制“升级版”。

进一步强化链主带动作用,引导本地相关配套企业卡位入链、创新提质,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整体竞争力。

W020211105354480901346.jpg

关注重点2: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上先行突破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三项改革”协同增效依然是重点

1月4日,省委书记赵一德、省长赵刚就来到西咸新区调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进情况。赵一德、赵刚强调,要持续促进秦创原建设和“三项改革”协同增效,加快构建“四链”融合赋能的生态圈,努力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上先行突破。

赵一德、赵刚强调,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秦创原为总平台、以“三项改革”为点火器,推动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全链条加速,释放出创新驱动发展的强大势能。

新的一年,要着眼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手抓秦创原提能升级,一手抓“三项改革”提质扩面,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贯通发力,加快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更大成效。

要实施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行动,提升“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服务功能,依托秦创原未来(新兴、特色)产业创新聚集区打造一批“三器”融合样板,助力构建全领域跨界贯通、全链条循环畅通、全要素覆盖融通的科技创新体系。

要持续深化“三项改革”,稳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开展线上线下常态化路演,把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要纵深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建好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实现创新型企业成群涌现、裂变成长。

w700d1q75cms (9).jpg

关注重点3: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些政策和支持是重点

1月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力争到2026年,建成2-3家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每年新增10个以上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创建10个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这是文化旅游景区和文旅企业谋求政策红利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的重要政策窗口。

继续扶持文艺精品创作展演,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壮大文娱演艺产业,做大赛事经济。

把“文学陕军”“长安画派”“西部影视”“陕西戏剧”“陕北民歌”等特色文化品牌更好融入文旅产品和服务。

扶持一批弘扬主旋律、滋养大众心灵、具有陕西特色的文学、美术、影视、戏剧、音乐等精品力作,加强对剧本、编导、作曲等原创性、基础性环节和优秀创作人才的资助,对获得“五个一工程”“文华奖”“群星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奖项的文艺作品创作单位给予奖励。

支持在景区景点开展驻场旅游演艺、流动性文艺演出、沉浸式演艺活动、非遗技艺展演。

引导专业艺术团体与旅游企业合作,培育推广10个代表性精品旅游演艺项目。

建设一批旅游演艺小镇、旅游演艺集聚区,建设西安中国演艺之都,引导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业态健康发展,丰富“音乐+旅游”“演出+旅游”等业态。

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购买服务等方式,扶持文创产品、旅游商品创意研发,推出一批具有陕西符号的文化文物、戏剧、动漫游戏衍生品等文创产品和数字产品。

丰富藤编、毛绒玩具、泥塑、剪纸等产品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做大舞美道具、汉服制造等业态,做强产品设计、制造、营销、代理服务、品牌建设全产业链。

完善体育旅游产业链条,推进健身休闲、竞赛表演、户外运动与旅游融合发展。

支持引进和承办奥运会资格赛、单项世锦赛(世界杯)、全国总决赛等一批国际知名和国内顶级体育赛事,做强西安马拉松、中国台协杯全国斯诺克团体锦标赛、中国陕西街舞公开赛、滑雪公开赛等自主品牌赛事。

各市(区)依托秦岭、黄河、渭河、汉江等资源,每年谋划举办不少于2项重大赛事活动。

鼓励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和线路,引导旅游企业推广体育赛事旅游,深化“跟着赛事去旅游”。

规划建设一批健身步道、骑行绿道、体育公园等户外运动设施,支持各地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

进一步做精一批旅游景区,打造一批品牌旅游线路,建设一批商旅名街,重点支持一批文旅项目建设。

制定红色旅游提升方案,对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研学旅游、教育培训、宣传推广、精品创作等予以重点支持。

将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西迁精神等融入旅游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

持续提升13处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优化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串联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等城市红色资源,联合开展红色旅游目的地营销。

在3A级和4A级旅游景区中遴选培育对象,“一景区一方案”,分批次有重点进行提升改造。

支持有条件的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持续提升软硬件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力争到2026年,建成2-3家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新增2家5A级旅游景区,逐步实现5A级景区各市全覆盖。

力争培育3-5家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以上、 8-10家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的旅游景区(街区)。

更好发挥西安旅游辐射带动作用,推进跨区域旅游协作,推动全省景区景点串点成线,引导客源流向全省各地,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加强旅游品牌线路推广,重点围绕节假日、寒暑期等时间节点,充分承接热门旅游目的地溢出效应,推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富有陕西特色的旅游线路。

丰富研学游、自驾游、生态游、避暑游、冰雪游、工业游、文化体验游、旅居度假游等业态,推广“三秦四季·跟着季节游陕西”“从秦岭到黄河边走边唱”“跟着唐诗游陕西”“城市巡游记”“车窗风景线”“最美旅游道”等主题线路。

积极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打造一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

创建10个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建设2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个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0条以上特色突出、商文旅融合的商旅名街、特色街区。

做强陕菜品牌,推选一批具有地域标识和文化内涵的陕西风味美食,打造“寻味美食去旅行”品牌。

健全文旅重大项目“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动态管理机制,建设一批具有支撑、牵引作用的文旅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脉、山脉、水脉、交通干线等为脉络,重点支持景区景点串连成线、旅游市场联合推广等项目。

加快建设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陕西段)、秦岭国家公园。打造沿黄公路等一批自驾旅游环线,推进“大汉紫道”西汉帝陵文化长廊建设。

合理规划建设旅游咨询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厕所、旅游风景道等旅游公共设施

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 ,迭代升级乡村旅游标准,提升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等产品质量。支持乡村住宿业创新发展,培育打造“黄河民宿”“秦巴民宿”“窑洞民宿”等特色旅游民宿集群。鼓励丰富景观农业、农耕体验、休闲渔业、户外运动等业态,促进农民创业就业。

实施动态管理,每年新增10个以上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5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到2026年省级旅游特色名镇总数不低于200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总数不低于350个。

加快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酒店,全省4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逐步实现5G网络全覆盖。优化升级陕西省文旅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逐步实现A级旅游景区客流、视频数据全部接入。

加强改革创新,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优化用地政策。

推动国有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有利于专业化运营的现代企业制度。

推动国有文旅企业功能性重组,鼓励支持省属企业采取股权转让、划转、合作及委托经营等方式,加强旅游相关资源整合重组,通过增资、发债等方式做强做大龙头企业。

支持民营企业公平参与旅游产品创新、品牌创建、项目建设、宣传推广等,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

设立秦创原文旅科技创新中心,支持利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孵化科技型文旅企业,对进驻秦创原的文旅企业优先给予项目资金支持。

落实好省财政厅等12部门印发的《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财税金融政策措施》,对成功上市的文旅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和中国旅游集团20强的文旅企业按政策给予奖励。

对文化和旅游领域获得国家级荣誉、发挥示范性作用的重点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依法支持旅游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住宿、会议、餐饮等项目。

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等作用,引导支持文旅企业设立子基金投资文旅产业。

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文旅贷”等符合文旅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用好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池,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产生损失的按风险补偿比例予以补偿。

积极引导文旅企业用好陕西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争取文旅领域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鼓励按规定发行信用类债券、政府专项债券等,支持旅游企业盘活存量旅游项目与存量旅游资产。

优化用地政策,将重大文旅项目优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对符合相关规划的文旅项目,依法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土地供给,支持盘活利用存量工业用地,鼓励有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依法依规发展文旅产业。

文旅项目所需建设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供地,鼓励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方式保障。

27174515hqoy.png

重点关注4: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机遇在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

2024年,陕西在乡村振兴方面,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到2027年,全省要创建“千万工程”示范村2000个以上,这是政府发展目标,也是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新的政策支撑和机遇。

全省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重点任务如下:

一是以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垃圾治理为重点,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二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对照全省乡村建设“1+15”行动方案,具体提出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5项任务。

三是以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三产融合、培强新型经营主体、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加快农业农村绿色发展5项任务。

四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明确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3项任务。

其中:

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联农带农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巩固提升8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水平,带动市级建设一批百亿级、县级建设一批十亿级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做足做活“土特产”文章,聚焦“果畜菜茶菌药”等产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聚集区。

大力发展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开发特色化、多样化、高附加值终端产品。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开展农产品加工增值提升行动,实施“数商兴农”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完善田间地头、销区小型仓储保鲜设施,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园和快递物流园,打造区域性农产品营销基地。

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陕农”优势品牌。

发展“美丽乡村+”农业、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

加快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带动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县、特色镇和专业村。

培强一批农产品流通加工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壮大一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经营主体开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烘干收储等社会化服务,鼓励龙头企业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宅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

加强投入保障。

各级政府加大中央和省级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乡村产业、乡村治理等涉农资金整合力度,省财政厅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由县级整合,全省每年统筹资金对“千万工程”示范村进行支持。

加强用地保障。

加强年度新增用地计划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规模的统筹安排,各地在编制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可在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中预留不超过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主要用于新兴类、示范类产业用地。

积极探索实施点状供地等灵活供地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及时满足乡村产业项目及其配套建设需要。承担试点任务的县(市、区),在尊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意愿、优先满足村民新建住宅用地的前提下,可将村内空闲地、依法回购的闲置住房所涉宅基地,规划为工业、商业、旅游、康养、娱乐等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依规运用市场化手段保障“千万工程”建设用地需求。

每年创建500个左右“千万工程”示范村,2-3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市县结合实际建设一批市县级“千万工程”重点村,从中择优推荐申报“千万工程”示范村。

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万里启新程。

新的一年,企业要寻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要讲政治,谋市场,要站位高,讲大势,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洞察时与势、把握稳和进。

新的一年,企业发展要围绕各级政府今年的经济部署、政策取向、产业布局,充分认清今年全省经济运行和市场呈现的总体态势,准确把握在政策红利中出现的新机遇和新商机,乘势而上,筹划好项目,加大产业投入,创新企业动能,稳扎稳打,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各项工作,牢牢掌握市场发展主动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实现企业在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取得新突破、干出新业绩、展现新作为,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贡献自身力量。


[责任编辑:admin2]

相关资讯

  • 手机端观看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产业人物

黄奇帆:实现共同富裕,应有五方面路径要求

近日,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新书《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中详谈了 ...

部长访谈—宁吉喆: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当前的经 ...

产业观点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