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快讯

• 西安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陕西社区服务业迎来新机遇 • 陕西:百万职工“进乡村、看变化、助振兴” •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企业银行贷款(文旅贷)风险补偿实施细则出炉 • 2024年陕西将创建6个省级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2023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来源:网站整理   作者:峰云汇   时间:2023-03-21 11:52:35

2023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302031007054.jpg

202302031007043.jpg

张胜利作政府工作报告。

2月2日,榆林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榆开幕。市长张胜利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共分四个部分:一、2022年工作回顾。二、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三、2023年重点工作。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张胜利在报告中指出,202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聚焦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各项任务,共同经历了一些必将载入榆林史册的大事: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学思践悟中更加深刻领悟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成功召开了市第五次党代会,在不断对标对表中明确了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思路和路径,绘制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榆林图景;圆满举办了省十七运,为三秦人民奉献了一场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兑现了“给榆林一个机会、还省运一个奇迹”的庄严承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亿元、增长5.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和7%,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张胜利在报告中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数字经济、开放型经济,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更好支撑陕西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榆林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以上。

就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张胜利强调,

要坚持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发展政策,稳住经济发展势头,稳住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从灵魂深处确立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自信和行动自觉,坚决不走“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速的老路,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榆林实践;

要坚持系统观念,切实增强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强化互联网思维,统筹发展和生态、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稳定,努力实现经济行稳致远、风险有效管控、社会大局稳定;

要聚力提质增量,实现经济稳中向好,聚力深化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聚力强农兴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聚力提升能级,建设区域中心城市,聚力共建共享,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聚力绿色低碳,全面加强生态保护,聚力筑牢底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

就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张胜利要求,

要大兴学习之风,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干中学、学中干,确保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要勇于担当作为,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勤于向急难愁盼问题较真,勇于向历史遗留问题攻坚,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要提升行政效能,深入落实政府科学高效务实运行二十一条措施,大力改进文风会风,一切工作拿结果说话、用实绩交卷;

要恪守清廉底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项规定,严以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使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解读丨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53条干货 

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亿元、增长5.6%。”

解读:这是榆林2022年最受瞩目的成就之一,经济一骑绝尘,在整个中西部乃至中国的地市中备受瞩目。这两年的经济总量对榆林未来的发展影响是深远的,无论在产业的铺排速度还是民生短板的解决上,都是坚强的后盾。

2,“举办省十七运会,开闭幕式亮点纷呈,赛事活动安全顺畅,产生金牌958枚。”

解读:这虽然是一场体育运动会,但对榆林而言,它是榆林向外展示这座城市以及人民特质的最重要的机会,是凝聚城市人心的聚会,这才是这个省运会对榆林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3,“全年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5.8亿吨、1108万吨、220亿方,发电量1488亿度,圆满完成国家能源保供任务。”

解读:榆林去年原煤产量5.8亿吨,距离鄂尔多斯7.2亿吨还有不小距离,但国家能源保供任务,是榆林目前正在承担着重要任务,这可能是这两年榆林作为能源城市一个新的任务。未来榆林煤炭产量还会增加。

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

解读:榆林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数比较大,但即便这样,我认为5.3的增长率还是有点低。在疫情之后,或许榆林接下来两年的固投增长可能会更高。

5,“总投资800亿元的神信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陕煤180万吨乙二醇、国能5万吨PGA、延长50万吨煤基乙醇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解读:去年是榆林高端能化的一个转折点,因为随着“双碳”及能耗政策的推进,榆林在高端能化方面的路径比较迷茫。但是随着最高层来陕之后,给榆林的能化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让过去一年以来,榆林千亿级能化项目顺利铺排。

6,“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加快创建,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科创新城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建成投运;秦创原榆林“副中心”投用,中科秦创原上郡能源实验室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

解读:过去很多年以来,榆林发展最大的两个短板就是人口和科研力量。最近几年来,榆林的主要领导一直在补足这两个短板。今年榆林高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都增长了90%以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榆林的R&D指标也在迅速地回升。如果榆林把人才和技科技两个短板补起来,那么榆林以后结构性优化不可估量。

7,“围绕八大主攻方向和19条重点产业链,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出台产业类项目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解读:过去很多年以来,榆林的招商引资政策非常滞后,无论是招商人才、产业链条的构建,还是外部的联系,以及稳定的招商以及城市宣传,都非常滞后。

最近一两年,招商引资成为了榆林的重头戏,每年榆林开年最重要的一两个会议都是关于招商引资的表彰会。

8,“氢能运营平台公司挂牌投运。”

解读:氢能被普遍认为是未来的理想能源,目前整个还处于推广和实验状态。但是全国其他省份已经加大氢能方面的研发和普及。

榆林的氢能在整个陕西有绝对优势,过去很多年以来,榆林想整合这一盘大棋,但困难重重。今年最重要的是,榆林联合了很多资金和产业方面的省内公司,成立了这样一个平台,接下来就看具体怎么运作了。

9,“粮食总产252.5万吨,粮食产量增幅居全省第一。”

解读:一般认为榆林农田不如关中,但事实上,榆林连续多年一直是陕西粮食产量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地市。去年情况不太好,落到了第二,今年榆林又重返第一。

10,“下大气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全年向南六县及横山、定边、靖边下达市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73.1亿元,是2021年的1.3倍。”

解读:区域发展不均衡已经是榆林的老问题了,但最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市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可以看到,每年的支付转移资金增幅都比较大。除了产业方面的差距,榆林本级市委市政府可能也想通过资金转移来平衡南北县民生方面的差距。

11,“建成‘四馆两中心’。”

解读:“四馆两中心”可能是榆林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城市文化和体育设施。值得注意的是,“两中心”已经建成了,但“四馆”的推进速度还是比较慢。

12,“全面推开榆林古城保护开发和文化路西棚改,建成开放凌霄广场。”

解读:凌霄广场的建设开放当然是榆林城市发展的重大事件,但更重要的是榆林整个古城的保护和开发,这才是全国层面关注的大事件。因为榆林的古城全国闻名,保护也比较完整和完善。

但目前来讲,榆林古城整体开发的盘子规划还没有明确,即便公布出来的这些方案也有诸多瑕疵,包括凌霄广场的最终呈现。

13,“实施防止二次沙化和国土绿化五年行动,重启飞播造林。”

解读:这几项治沙造林工程的背后,是近几年随着榆林城市不断发展,绿化和环境方面出现的新威胁——尤其是二次沙化。对于榆林来讲,如果一旦出现二次沙化,后果谁也承担不起。

14,“中心城区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标,优良天数达到320天,PM2.5平均浓度值全省第一,16个国控断面水质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解读:榆林环保部门领导班子履新以来,榆林在环保方面下了重手。随着一些新理念的推进,榆林的环境指标明显走在了陕西前面——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15,“抽调5万多人以“过筛子”方式开展煤矿、危化、消防等14个领域安全大核查,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解读:安全生产的防范和检查是榆林过去一年来的重头戏,无论从主要领导还是从执行部门来讲,其密度、力度和成果都能看得见。

16,“下势推进兰炭、金属镁行业提升改造。”

解读:兰炭和金属镁是榆林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强势产业,虽然产值体量不如煤炭,但其前景备受关注。不过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一直缠绕。去年以来,榆林下重手整顿兰炭和金属镁行业的环保问题。

17,“常态化开展街面巡防“三见警”,推行“五级五长”社区末端精细化治理,社会治安满意率98.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解读:市域社会治理的这几个动作,在去年非常值得关注。很长一段时间来,老百姓对榆林治安的满意度还是不高,但“三见警”和“五级五长制”的推行让满意度逐步提升。我注意到,中央政法委下面的杂志也长文刊登推广榆林的“五级五长”政策,西安也在学习推进榆林的“五级五长制”。

18,“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 传统产业升级不快,新兴产业支撑不强,转型步伐迟缓;

▶ 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市场主体投资信心不足;

▶ 营商环境不优,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尚未全面破解;

▶ 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社会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

▶ 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 一些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能力作风仍需锤炼提升。”

解读:比对去年报告中榆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发现,差别不是很大,但仔细研读可以发现,还是会有一些重要领域在改观,当然也有一些领域会有退后的迹象。

陕西省委省政府把2023年确定为“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简称为“三个年”。我们比对榆林的短板会发现,贯彻这三个领域、逐步补齐榆林的短板,可能是今年榆林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接下来是2023年榆林的工作要求和预期目标。

19,“不确定性: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对榆林的影响。”

解读:俄乌战争局势难明,地缘政治动荡复杂,榆林作为资源型城市,与国际政治经济紧密关联,对世界能源价格高度敏感,国际能源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造成能源行业与上游产业波动起伏。

但也有有利因素:

一是随着国内外能源趋紧,榆林作为成长期资源型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二是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全国经济全面复苏回升,产业链下游必然带动上游能源化工产品需求增长;

三是随着近几年中省对榆林支持力度的加大和榆林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重大项目发力见效、资金优势不断显现,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23年榆林的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以上。”

解读:按照目前榆林发展的底子和整个国际对能源市场的诉求来看,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去年榆林GDP目标增速5.6%,今年调到了6.5%,背后也说明了榆林对于能源经济以及疫情之后经济复苏的信心。

21,“寸步不让整治“明盘”。”

解读:“明盘”的遗留问题已经吵了很多年,今年榆林应该在这上面有大动作。

22,“不轻易调整各类已经成熟、收效良好的政策,为企业和市场吃下“定心丸”。”

解读: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中,这类型的表述还是很少见的。这也能看出,榆林在接下来整个经济调子中成熟了很多,它把稳住经济发展政策做到了前面,作为一个保底。

23,“开工建设海则滩等3处煤矿,加快大海则等7处煤矿建设,推动香水河等4处煤矿竣工,力争榆树湾等5处煤矿核增产能2700万吨。”

解读:这几处煤矿是未来榆林经济的重要增量来源之一。

24,“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坚持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公平竞争,400万元以下政府采购工程向中小企业预留,支持民企参与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建设。”

解读:全国层面在支持民营企业方面,口号喊得还是比较多的,但其中这一条——400万元以下政府采购工程向中小企业预留,还是实打实地倾向和扶持民营企业。

25,“稳住民营经济。”

解读:按季兑现各类奖补资金,选派干部驻企帮扶停产半停产企业,选聘9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民企工作。下势破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统筹40亿元财政性资金和10亿元住房公积金存款,向扶持实体经济突出的金融机构移存倾斜。

建立担保容错机制,加大政府性担保公司为民营企业担保力度;建立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联络员制度,实现银企信息和资源共享。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在东南沿海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建立培训基地,分批培训民营企业家,帮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6,“激活消费。”

 

解读:疫情三年,让榆林老百姓的消费憋了三年。今年预判,老百姓消费层面应该开闸放水,那么榆林市政府层面也推出了很多刺激消费的政策,包括:

▶ 聚焦消费旺季和节庆节点开展主题营销促销活动,办好清爽榆林、冰雪塞北等旅游活动;

▶ 继续发放电子消费券,将使用范围扩大至文化旅游、羊毛绒产品、农机具等领域,尽快释放消费活力;

▶ 积极申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建立覆盖市县镇村的四级电商平台;

▶ 进一步丰富消费业态,大力培育养老、育幼、家政、运动等服务消费,夯实“能消费”的基础、营造“愿消费”的场景。

27,“壮大县域经济。”

解读:总调子——榆神府转型发展、定靖横突破发展、南六县绿色发展。

28,“各县区2023年经济目标。”

解读:

▶ 年内榆阳、神木、府谷GDP分别达到1800亿、2500亿、1000亿左右,

▶ 定边、靖边、横山GDP分别达到450亿、600亿、400亿,

▶ 用两年左右时间推动绥德GDP跨上150亿元台阶,

▶ 米脂、佳县、清涧、子洲GDP跨上100亿元台阶,

▶ 吴堡GDP跨上50亿元台阶。

29,“12县(市)区产业定位。”

解读:

▶ 榆阳、横山、榆林高新区和科创新城重点发展城市经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和氢能产业;

▶ 神木、府谷和榆林经开区重点发展高端化工、装备制造、镁铝下游和节能环保产业;

▶ 定边、靖边重点发展油气综合利用、新能源和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安靖飞地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 南六县重点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业及农产品、中药材深加工产业。

30,“积极推进陕煤二期、国能煤炭综合利用转化等9个重大项目前期,开工建设中煤二期、国能20万吨PGA等10个项目,建成投运金泰氯碱高性能树脂、榆能40万吨乙二醇等7个项目。”

解读:2023年,榆林煤化工领域的重头戏。

31,“每年投入3亿元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引进一批氢能制备储运和燃料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组建镁合金研究院,加快镁铝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打造铝镁合金制造基地。”

解读:氢能和金属镁是榆林的优势产业,但整个行业来讲,榆林还没有发展起来。比如氢能,目前才开始布局。金属镁我们大概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但是定价权不在我们手里,整个市场的全产业链占有率非常低——这可能是榆林未来要发力做的领域。

32,“设立10亿元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和基金,做大做强市级文旅平台公司。”

解读:榆林有得天独厚以及一些独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过去很多年以来,即便榆林经济发展这么快,文旅产业还是没做起来,整个旅游的产量与榆林整个经济发展、老百姓的诉求都不匹配。

本次提到的10亿元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和基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未来还应该会把这个基金的体量做大。

过去榆林一些重点景区的打造,都找外面的投资或者运营团队来做,这也滋生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玩资本的给榆林挖了坑,这些我们都是吃过亏。如果我们把自己的平台做大,无论在资本端还是整个产业端都有足够的把控权,这样的话,通过大的文旅项目带动小的文旅项目,榆林文化旅游就会有较快的进展。

33,“传承创新非遗文化,推进非遗文化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开展优秀非遗项目展演,常态化巡演《歌从陕北来》,设立非遗学院和非遗展示馆,承办好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

解读:文化层面是榆林最大的短板之一,我们有震撼全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种类和项目,但无论从我们内部的重视程度,还是外部推广程度来讲,都做得非常不好。最近一两年来,陕北民歌乃至整个非遗受到重视,但是成效还是不够。

34,“打造“办事不求人”的社会环境。”

解读:这是榆林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因为过去很多年以来,榆林这种人情社会以及熟人社会缔造的营商环境,不利于在成熟现代社会中快速发展,但要一下子扭转这种传统或陋习,并不容易。榆林怎么做的呢?

强化审批数据共享,坚决破除“体外循环”“隐性审批”,全面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开展星级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创建活动,推进便民服务事项向乡镇(街道)、社区便民中心下沉,在全市各级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清单事项100%网上可办、居民个人高频事项90%可网办或就近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跑一次”是上限、“零跑腿”是常态。

35,“年内开放榆林航空口岸。”

解读:外向型经济不仅是榆林,也是陕西重要的短板之一,如果年内能开放榆林航空口岸的话,它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程度。

36,“整治‘科长现象’。”

解读:所谓“科长现象”指的是在一个职能部门之内,科长级别的公务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摆官谱,打官腔,害怕承担责任、害怕承担风险,乐于当“太平官”和“二传手”,人为地设置诸多障碍,导致公务行为和政令不能顺利实施。榆林将把此作为开展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

37,“年内各县市区至少招引落地1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承担招商任务的市级部门至少招引落地1个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榆林高新区、榆林经开区至少招引落地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

解读:这是市上给各个区县、高新区、经开区下发的重点招商引资的任务。但我们要说的是,榆林在招商引资中对于城市推广和城市推介做得还是不够。

我们接触中,外地很多地方对榆林整体城市的了解不多,这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招商引资。所以,招商引资中整个城市的传播还是榆林的短板之一。

38,“持续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区域中心城市。”

解读:榆林在区域城市中的一个新定位。

过去,榆林要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这次调整为“区域中心城市”,在语势上相对弱了点儿,但整体也可以看出,榆林在兄弟城市的比对中也想稳扎稳打。

39,“年内开工建设延榆鄂高铁,积极推动太绥高铁开工建设。”

解读:这应该是榆林交通领域最大的两个命题:南北高铁年内能开工吗?太绥高铁整个规划建设什么时候能确定?

40,“积极申报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解读:我们先看榆林的动作:常态化开行榆西欧班列,充分发挥榆林象道国际物流园、靖边现代综合物流园的集散辐射作用,加快榆林国际综合物流园、榆林经开区保税物流园、神木西站物流园建设……对于榆林来讲,物流应该算是比较年轻的一个产业,但整体发展非常快。

41,“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解读:金融应该是榆林过去很多年以来最大的短板。提到金融,很多年来很多人认为榆林只有银行和民间借贷,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榆林在金融领域比同类城市相对滞后。

最近几年,榆林金融领域动作很大,我们借此机会把今年榆林在金融领域的动作做以下陈述:

▶ 出台培育引进金融机构奖励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集聚,年内引进或新设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3-4家;

▶ 积极发展融资租赁、信托管理、创投基金等新业态,逐步形成与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的全牌照、全业态金融体系;

▶ 充分发挥榆林金融中心功能,建立金融超市,建成区域资本市场投融资对接和路演服务平台;

▶ 活跃金融市场,支持榆林农商行做大做强,积极引进保险资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力争年内陕能股份、德林荣泽上市。

42,“每季度举办一次国家级、国际级赛事,”

解读:榆林在本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打造区域消费城市,当然,除了引进一批知名的品牌和高端酒店、打造特色商圈以外,榆林还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会展经济。榆林今年还要举办“陕西省首届冰雪运动会”,通过品牌赛事提高消费的吸引力。

我觉得这是以往榆林被忽视的一个方面:文化体育方面,榆林一直有很强潜在的举办意愿和消费能力,但是过去因为疫情和其它因素,一直没有系统性和大力发展起来。或许今后,这是榆林在整个消费领域或者文化领域重要的一张牌。

43,“新启动70个老旧小区改造。”

解读:榆林人不可能都买新房子,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重大的命题之一,今年榆林又新启动了70个,还有一些断头路将被打通。

44,“榆林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

解读:核要: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神木、靖边、绥德为副中心,长城沿线城镇轴、无定河沿线城镇轴为支撑的“一核三副、两轴多点”高质量城镇发展格局。

45,“完善数字城市建设顶层设计。”

解读:数字城市肯定是未来城市的标准化方式之一。建设数字城市是榆林必走的一条路,我们看一下今年的一些目标:

加快数据互通互享,部门信息孤岛打通率达到80%、数据归集率达到90%。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化项目建设,年内开工建设智慧交管项目,建成榆林数智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实质性运行煤油气和危化企业信息化监管等平台,榆林高新区、榆林经开区建成运营安环体系,打造现代城市和园区管理的“中枢大脑”……

46,“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力度,选聘一批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

解读:榆林这两年在教育和医疗领域进展比较快,比如北师大附属学校和交大附属医院的建立,解决了一些民生的实质性问题。但在人才的配备上,榆林很多市民也在担心,会不会只挂了一个牌子。随着高层次教育和卫生领域专业人才的入驻,这些短板可能会逐渐补齐。

47,“全面启动榆林学院新校区建设,支持办好百年校庆活动。”

解读:作为榆林唯一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这两年榆林市委市政府给予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但我想说的是,榆林人、榆林诸多单位机构远没有真正意识到榆林学院这所高校的价值。

大学对一座城市深层次文化空气的影响、对文明的发掘与再造,乃至整个城市气质的塑造——其意义非凡。

随着新校区的建设和百年校庆这个节点,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榆林唯一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对于这座城市还能有哪些领域的影响和相互渗透。

48,“规划建设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

解读:会落在科创新城吗?

49,“启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集中力量将西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打造为高水平龙头医院,让群众不出远门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解读:医疗是一座内地城市很难独立发展起来的领域,我觉得榆林这步走对了。依仗本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外部优质的医疗资源进行合作,让老百姓不用出远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遇到一些急性的重大疾病也能够及时治疗。

50,“今年榆林市政府将办好以下十件民生实事。”

解读:

▶ 持续开展过敏性鼻炎防治;

▶ 基本解决中心城区停车难停车乱问题;

▶ 建设一批老年食堂;

▶ 增加普快列车停靠站点;

▶ 提升改造农村道路;

▶ 打通一批中心城区断头路;

▶ 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 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

▶ 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

▶ 新建一批中小学校和幼儿园。

这里很多问题都是榆林民生的老问题了,每年市委市政府都在着力解决,推进的速度有多快,到底每年能解决多少,完成度是多少。

51,“构建‘榆林水网’。”

解读:现在城市发展有个规律——城市发展越快、发展强度越大、城市越成熟,对于水的要求就越高、需水量也越大。去年榆林出现了一个很罕见的情况——城区缺水,虽然也有一些客观原因,但也侧面反映出,榆林在整个城市发展中,水资源与城市生活以及产业崛起中的矛盾——不容忽视。

我们再看一下榆林今年在全域治水以及水资源供给方面的一些动作:开工建设王屹堵水库至靖边引水工程、蒋家窑则水库,建成矿井疏干水综合利用工程,加快东线引黄工程建设……

我们的领域山西早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水网,全省受益。榆林也要加快步子了。

52,“力争年内府谷空气质量达标。”

解读:随着近两年煤炭经济的回暖,府谷的经济数据还是很不错的,过去很多年以来的债务也在这两年迅速化解,但是府谷整个环境环保和空气质量,值得警惕。

53,“全力推进道路交通、地质灾害、消防、储煤场等领域隐患整改清零,4月份全面启动新一轮大核查。”

解读:安全生产是榆林过去一两年以来最重大的命题之一。我注意到,今年榆林在安全投入方面安排了市本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5亿元。

坚持“月推进、月挂牌、季交叉、季考核”机制,严格落实“月必查”、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和煤矿安全生产“9+10”等制度,足见重视程度。今年还要完成煤矿大面积悬顶整治,推行大中型煤矿分类托管60万吨以下煤矿。

 


[责任编辑:admin2]

相关资讯

  • 手机端观看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产业人物

黄奇帆:实现共同富裕,应有五方面路径要求

近日,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新书《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中详谈了 ...

部长访谈—宁吉喆: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当前的经 ...

产业观点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