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快讯

• 西安市产业倍增工作方案:这6大支柱产业2026年实现产值翻番 • 陕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典型案例—商南茶叶示范园 • 陕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勉县 • 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在陕西调研时强调了这些事项 • 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公示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西安市产业倍增工作方案:这6大支柱产业2026年实现产值翻番

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网   作者:峰云汇   时间:2022-11-08 11:29:50

 西安市产业倍增工作方案:这6大支柱产业2026年实现产值翻番

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西安市产业倍增工作方案

微信图片_20221108110949.jpg

微信图片_20221108110957.jpg

10月26日,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西安市产业倍增工作方案(2022-2026)》。方案提出目标,到2026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4%,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万亿元,6大支柱产业均实现产值翻番,全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产业规模实现倍增 产业质量显著提升

我市将以19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全力做强支柱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优生产性服务业、做精文化旅游业。

到2026年,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均实现产值翻番,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

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到202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在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优势产业领域创新资源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生态显著改善

我市将以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升级为重点,下力优化产业结构。到2026年,产业内部结构更加完善,重点产业领域延链补链取得显著成效,大企业、大项目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龙头企业本地配套率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高技术、高成长产业板块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和占比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集中涌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以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不断改善产业生态。到2026年,实现基础设施、公共平台、营商环境等产业配套更加完善,法规、信用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政府资金稳健投入机制持续完善,产业园区平台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强化主导产业中流砥柱作用,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出台对应产值倍增计划,做大存量、做优增量。以链长制为工作抓手,梳理产业链龙头企业名单和各环节企业清单,注重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强化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提升各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创新载体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企业信息化改造和管理模式创新,使创新成为驱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找准产业短板和缺失环节,实施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投行思维招商、重点区域招商,引进一批含金量足、含绿量多、含新量高的大企业好项目,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强化新兴产业未来增长引擎作用,依托西安市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进行延伸拓展,瞄准具有重大增长潜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赛道,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相关领域产业倍增计划。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定向招引相关领域头部企业和潜力型企业,打造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的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出台新兴产业领域支持政策,加强对发展速度快、增长潜力大的产业支持力度。提前谋划布局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做优生产性服务业 做精文化旅游产业

强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供给,加快培育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扩大规模、拓展服务领域,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群式发展,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与先进制造企业协作,实现生产与服务的协同创新,建设设备先进、设施完善、服务水平一流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提升支撑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

发挥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的强大竞争力,制定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深挖产业发展潜力,引导文旅产业向品质化、高端化发展,将文化旅游打造成西安最具品牌效应的特色产业。加快实施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持续扩大“兵马俑”“西安城墙”等世界级文化标识的影响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加快构建“一核两廊八板块”发展格局,推进曲江、临潼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做大做强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高附加值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龙头企业。加快精品景区建设,推动旅游管理服务智慧化,提升文旅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

微信图片_20221108111004.jpg

西安产业规划空间布局.jpg

西安市“十四五”产业规划空间布局

西安“6+5+6+1”现代产业体系

6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

5大新兴产业:人工智能、机器人、5G、大数据和云计算、增材制造

6大生产性服务业: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会议会展

1大文旅产业:文化旅游产业

西安重点产业布局.png|

西安重点产业布局|

 

西安现代产业空间布局.png

| 西安市现代产业空间布局 |

微信图片_20221108110657.jpg

西安市产业倍增目标(2026年)

以19条重点产业链建设为抓手,

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均实现产值翻番,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

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总收入超过6000亿元;

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8%。

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到202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在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万家,优势产业领域创新资源集聚程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体系。

微信图片_20221108111021.jpg

做强支柱产业

围绕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突出支柱产业核心地位,出台对应产值倍增计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1. 电子信息制造产业

①集成电路。依托三星、美光、华天、奕斯伟等企业,发挥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等专业机构作用。依托西安克瑞斯、紫光国芯、西岳电子、源杰半导体等企业,提升西安集成电路设计规模和水平。积极推进SiC、GaN等第三代半导体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②智能终端。依托比亚迪电子、中兴通讯、创维、华勤等企业,做大智能终端产业规模。发挥华为西安研发中心产品研发优势,加快智能终端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

③电子元器件。依托西京公司、西安炬光、西安派瑞、中航富士达等企业,发展满足高端装备、应用电子、物联网、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需求的核心基础元器件。开发下一代电力电子器件,尽快实现产业化。

2. 汽车产业

①新能源汽车。依托陕汽、比亚迪、吉利等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商用车、轿车、SUV等整车制造。支持比亚迪围绕新能源汽车开发新产品。支持陕汽在渣土车、垃圾清运车等领域开展纯电动汽车研发。支持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鼓励延长、陕煤、华秦等企业在制氢装备方面深入研究。支持吉利加快混合动力、纯电动产品布局。

②节能汽车。依托陕汽、吉利等企业,引导整车企业的传统燃油车产品向节能汽车方向转型升级。培育、引进关键零部件企业,提高现有汽车产品节能技术水平。加快匹配康明斯发动机高品质重卡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丰富中高端重卡车型。

③关键零部件。依托法士特、汉德车桥、西安康明斯等企业,强化发动机、电池、电控、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配套,突破新一代动力电池、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以陕汽、比亚迪、吉利等整车企业齐聚西安为契机,吸引配套企业落户,实现关键核心部件西安生产。

3. 航空航天产业

①飞机。推进国家级航空产业集群建设,依托西飞、一飞院、试飞院、强度所等企业,以重大专项实施和重点型号研制为牵引,优先发展大中型民用客机与通用航空飞机整机制造。加快西飞民机公司新舟系列新型支线飞机研制,壮大涡桨支线飞机研制生产规模。

②航空发动机。积极承担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研制任务。依托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航空动力控制公司等企业和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高等院校,瞄准研制世界一流航空发动机,提升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③航空零部件。强化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攻关,提升航空发动机零部件产品研制水平,做强航电机电系统等飞机机载设备和系统,将西安打造成为国际航空企业关键零部件供应基地。

④无人机。加快爱生集团无人机沣西新城产业化基地、西安高新区研发中心建设,打造国内高端无人机产业基地。加快推进一飞院“无人运输机”、京东“物流无人机”、因诺航空“巡检无人机”等多用途功能性无人机产业化。

⑤航天动力。围绕下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展需求,重点发展大推力液态火箭发动机和固态火箭发动机及其衍生产品。依托航天四院、航天六院等企业,提升航天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攻关可重复使用航天发动机技术。

⑥卫星。提升卫星系统设备研制水平和配套能力。依托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中科院西安光机所等单位,支持卫星平台、星上载荷相关企业发展。提升卫星天线、微波元器件、地面设备等配套领域研发生产能力,推动北斗产业布局。

4. 高端装备产业

①电力装备。依托西电,巩固高压、超高压技术优势,发展高端智能电网装备。依托西电、西部电缆、中扬电气、合容电气等企业,发展新型电力电子产品、自动化系统及装置。依托中车永电捷力风能、国水风电、盾安电气等企业,打造风电装备制造研发平台。

②通用专用装备。依托中煤科工西安院、中石油测井、西安煤机、三一重装等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盾构机、大型铺路装备、矿山装备等成套专用装备。依托陕鼓、庆安集团等企业,重点发展能量转换设备、压缩机及气流造纸等通用装备。

③轨道交通装备。依托西安中车长客、中车西安车辆公司、中车永电、比亚迪等龙头企业,推进城轨、城际车辆整车新造,胶轮有轨电车检修、运维及出口和动车组检修、运维产业发展,发展铁路货车、罐车及罐式集装箱制造。围绕机车整车制造,打造中西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

5. 新材料新能源制造产业

①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依托西北有色院及西部超导、西部材料、陕西斯瑞等企业,建成以钛材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生产体系。加快建设西部超导产业创新中心、欧中生物科技产业化等项目,完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

②超导材料。实现超导材料、超导强电和超导弱电产品协同发展和规模化应用,超导材料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并形成基于超导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③其他新材料。持续支持陶瓷基、金属基、碳基、树脂基等复合材料,高温合金材料,核能新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等各领域协同发展。开展高性能纤维应用技术研究,提升先进轻纺材料应用。

④太阳能光伏。依托隆基绿能、隆基乐叶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光伏电池材料。以经开区、航天基地和西咸新区为主承载,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打造航天基地光伏材料产业园、经开区太阳能光伏装备制造基地、高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研发基地。发挥特变电工逆变器研发制造优势。

6. 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

①食品。依托西安银桥、西安百跃、宏兴乳业等企业,加快发展乳制品制造业。依托西安米旗、陕西振彰,大力发展焙烤食品制造。积极开发风味多样、营养方便型主食,做大做强“德懋恭”“德富祥”等地方品牌。

②农副食品。依托西安邦淇制油、爱菊粮油等企业,打造“非转基因”“物理压榨”品牌。推进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开发和推广方便即食豆制品、蛋白食品、保鲜食品。推进精深加工食品和即食食品的产业化进程。

③饮料。依托康师傅、可口可乐、伊利泰普克饮品等企业,创建特色饮料品牌。鼓励青岛啤酒西安汉斯集团做大做强啤酒产业;以西安酒厂、长安酒业为依托,扩大西安白酒在全省白酒行业的影响力。支持开发石榴干红酒、猕猴桃汁等产品。

④现代中药。依托碑林药业、清华德人幸福制药等企业,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

⑤化学生物药。依托杨森制药、利君制药、力邦制药、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企业和机构,积极开发、引进和培育具有竞争力和市场前景的重磅品种,提升优势产品市场份额。

⑥医疗器械。依托天隆科技、康拓医疗、乐析医疗等企业,围绕高端诊疗装备开发新产品。发展高端医疗诊断设备。

微信图片_20221108111015.jpg

做大新兴产业

依托西安优势和特色产业基础进行延伸拓展,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提前谋划布局量子信息、类脑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1. 人工智能

依托华为全球技术西安创新中心、中软国际,开发面向人工智能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关键基础软件。发挥中兴、华为、紫光国芯等龙头企业集聚效应,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图片

2. 增材制造(3D打印)

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北有色研究院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增材制造基础研究、工程化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依托铂力特、西安赛隆、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积极开展增材制造专用材料研究与试制。

3. 机器人

依托西安交大、西工大等院校技术优势,发挥研究所主体研发作用,突破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突破七轴以上机器人的研发生产。重点扩大六关节工业机器人整机产能规模。重点发展专家化、智能化机器人产品及服务。培育一批具备工业机器人工程能力的系统集成企业。

4. 大数据

利用大数据技术改造企业生产工艺,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云计算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为大数据存储、快速处理和分析挖掘提供基础能力。支持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

5. 卫星应用

依托航天五院、航天九院、陕西航天技术应用研究院、西安东强等,大力培育卫星应用产业集群。鼓励满足航空航天产业需求的北斗芯片和终端产品研发。发挥航天五院西安分院、中科院授时中心等的资源优势,加强北斗系统实践应用。

6. 未来产业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谋划布局区块链、量子通讯、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支持骨干企业开展区块链平台建设。加快量子计算技术研究与应用布局,打造量子科技示范区。支持企业开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产品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微信图片_20221108111010.jpg

做优生产性服务业

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引进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建设设备先进、设施完善、服务水平一流的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1. 现代金融

加快打造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加快高新区金融核心区建设,强化西安金融商务区和西咸新区金融功能区承载力。充分发挥各类银行机构的差异化优势,构建与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对接合作机制,提升资本市场利用水平。

2. 现代物流

推进物流产业集群建设,支持区域辐射型分拨中心、高标仓、智能仓等现代物流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内陆中转枢纽集装箱多式联运智能骨干网建设示范工程。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物流、保税物流、冷链物流、绿色共同配送等新业态。

3. 研发设计

充分发挥高校、设计院、科研院所和科技服务企业的研发设计优势,积极引进行业龙头和知名研发设计企业,鼓励和支持专业性研发设计企业发展。

4. 检验检测认证

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的资质管理和能力建设,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参与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 软件和信息服务

发挥西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优势,加快软件新城和重点软件园区建设。支持高端工业软件、新型工业APP等研发和应用,发展工业操作系统及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提高工业软件产品的供给能力。

6. 会议会展

围绕制造业发展,积极引进国际性论坛、展销会、产品赛事活动,提高举办国际展会的能力和水平,扩大欧亚经济论坛、丝博会、世界西商大会、全球硬科技大会、全球程序员节、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等重大展会的参与面和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221108111033.jpg

做精文化旅游产业

发挥西安历史文化资源的强大竞争力,引导文旅产业向品质化、高端化发展,将文化旅游打造成西安最具品牌效应的特色产业。

加快实施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项目,持续扩大“兵马俑”“西安城墙”等世界级文化标识的影响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中心。

加快构建“一核两廊八板块”发展格局,推进曲江、临潼打造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做大做强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高附加值文化产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龙头企业。加快精品景区建设,提升文旅配套服务设施和水平。

微信图片_20221108111027.jpg


[责任编辑:admin2]

相关资讯

  • 手机端观看

  •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产业人物

黄奇帆:实现共同富裕,应有五方面路径要求

近日,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新书《共同富裕: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中详谈了 ...

部长访谈—宁吉喆: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对于当前的经 ...

产业观点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所长魏后凯:关于乡村振兴的10个最新观点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所长魏后凯:关于乡村振兴的10个最新观点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他的主要观点有哪些?我们整理了十点,供有志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朋友参考。 ...

更多>>